欢迎访问江苏种业信息网,来稿请发至 jsszzglz@163.com ,谢谢支持!
首 页 机构设置 政策法规 品种管理 行业管理 质量管理 种业协会 办事指南 苏农云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品种保护 >> 通知公告
江苏种子打假:创新思路重拳出击
编辑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-08-22

    农民日报2018年08月21日05版 李笑莹 记者陈兵

    近年来,各地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、追责制度和政策,种子市场秩序显著好转。但受利益驱动和造假成本低等因素影响,不少非法商人仍然铤而走险,制售假冒伪劣种子,致使农民利益受损,种企知识产权受到侵害。

    日前,江苏省种子管理部门、执法部门、种业企业、种业协会、法律界的30多名代表,在江苏省农科院就植物品种权保护问题展开研讨。大家认为,治顽疾需下猛药,种子打假需创新思路、多方协作、重拳出击,让违法分子不敢、不能造假、售假。

    江苏省一贯高度重视植物品种权保护。2015年以来,全省已连续四年开展“打击侵范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”;2017年,又组织开展了“白皮袋”种子专项治理行动。全省坚持问题导向,创新监管方式,不断强化源头和流通环节监管、考核评价、案件查处、事故处理,种子质量明显提高、市场秩序持续好转、品种布局更加优化。

    然而,随着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,品种侵权、造假行为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。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红云用“一把辛酸泪”形容他们公司面临的“白皮袋”种子侵权压力。“有农民讲,为什么你们加工一下,一斤种子就要卖三块多,而别人的‘白皮袋'种子只要一块多?”蒋红云说,种子的销售价格不仅包括生产、加工投入,还应包括新品种前期研发投入等,而“白皮袋”种子则完全侵犯了企业的品种权益。不少人对种业企业知识产权受侵情况不够全面深入了解,有的地方甚至把“白皮袋”种子当做惠民措施,使得种企在打假维权时不能完全得到社会有力支持。

    规范种子市场,固然不是一两个举措可以完成,但一旦发现侵权行为,种企的维权必须是迅速、坚决而持续的。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辉民说,他们公司的“宁麦13”和“淮麦33”在推广过程中被多家单位和组织侵权,公司立即采取了维权打假“五步走”战略:出台维权打假工作管理办法、成立维权打假工作小组、通过媒体发布维权声明、取得有关部门大力支持、聘请专业律师团队。经过一系列维权打假行动,明天种业2017年共追究侵权组织10余家,其中,8家规模较大者涉案总金额高达3000万元。

    锦天城(南京)律师事务所律师庄千文认为,种子打假,农户的参与和配合至关重要。对于没有经过权益人认可而种植了权益人品种的种植户,权益人可以通过合法取证,向种植户收取一定的权益费,否则将向法院提起诉讼。通过增强农户的品种权意识,间接遏制种子行业的制假售假。

    来自锦天城(合肥)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王怀庆建议,种业市场要建立垂直的执法管理体系,避免地方执法不严、威信不够造成监管失察。同时,行政与司法的衔接也要加强,种子管理部门、司法机关、公安机关应该联合起来,包括借助行业协会和媒体监督的力量,相互协作,形成合力,严厉打击侵犯种子知识产权行为。

    江苏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陈国斌说,全省围绕“强化市场监管,规范市场秩序”这一中心,将持续做好“四查一评”工作,即种子企业监督检查、种子流通环节检查、种子生产基地检查、种子违法案件查处和开展县域种子市场秩序评价。力争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种子进入市场;对在监管中发现和群众投诉举报的案件及时立案,必要时会同公安部门联合查处;建立违法者黑名单制度,将违法生产者列入黑名单并及时与征信体系建设挂钩。